我的父親與母親
蘇建東
我的父親于二OO二年一月十五號,傍晚突然病逝。事發(fā)感冒去村醫(yī)那里打了一針后一小時就走了。父親的一生是個普通又平凡的人,七十六歲逝世時,家里僅存二元五毛錢。我弟與母親也不知怎么辦。那夜久不下雨的西洞庭山下了大雨,老天也哀悼著我誠實木訥的父親。村民們都一一來陪伴守靈,只是,我父親在村莊最后的二個夜晚,父親帶著他的遺憾而去。因為,我的單身成了終生的心病直至走向生命的終點。因為,我父親不知道我的情感經歷。
那時我四十歲下崗后在蘇州辛莊新村擺著地攤。那段經歷讓我終生難忘。母親不會農活,她是一個大家閨秀,身世極為顯赫。弟弟也干不了農活,孩時成長的經歷是我永遠的痛。
父親沒有文化,有我二成的知識,他就徹底改了自己命運。父親是六十年代被精簡下鄉(xiāng)。那時解放初期區(qū)委書記對于我父親講,“水根你,跟我?guī)啄炅巳ッ旱V當了個工人吧”!后來全民大煉鋼鐵又去胥鋼廠。
父親帶著我母親回到他熟悉又是陌生的故土,對于干農已經非常陌生。在生產隊里當起了個豬倌工分是八分半,我母親的工分也只有四分半。我母親能拿四分半工分的一天已經是高拿了。鄰村有個像母親一城里人身份女子一天只拿二分工分。那個時候還沒有“知識上山下鄉(xiāng)”運動我母親或許是個也知者。也體驗出我母親對我父親的愛。
那時像我父親與母親這個年齡段男工分十分女的7分工,同樣工作一天工的父母少了四分工。父親心有不滿的情緒時常壓在他心里。
父親有一個叫十三點的綽號,因為愛罵街,總覺得農村的日子沒有城市里天天能吃飽肚子。
回到家的父親已經什么都沒有了,父親三十五歲后回到了他這輩子根沒想會再回到他的故土。父親一個人十六歲后一直在外當學徒工,解放后在西山區(qū)政府當差打雜。對于,村里人叫我父親十三點:我贊成又認同我父親這個綽號。不是嗎?人有七情六欲,缺一不可,人的七情加六欲不是等于十三嗎?父親一生的偉大,是在困難的日子里支撐了個家養(yǎng)大了我與弟弟。如今,我也老唉,想起父親的一生,使我自卑了起來。樸實堅毅的父親他走后在我心里如一座山,我一直行走在父親的山路里。
2022.6.7
2023.12.15
作者簡介:蘇建東,蘇州人生于1963年九十代初在國內外雜志報刊電臺發(fā)表過詩作,有作入選1979~~2002年《蘇州詩選》2022獲巜詩文藝》杯中國漢語詩歌三等獎多次獲獎。蘇菲:譯《世界詩歌年鑒2022.2023卷》蘇東坡三子蘇過之后。我對東坡的崇拜與敬仰是青年時代開始,那時還不知道自己和東坡有著不分割的血緣關系。在家里十年前修譜的哪天起并且見到了線裝本家普后,才知自己是如假包換的東坡后裔。我愛東坡更愛他的人格,處在人生驚濤駭浪里坦然自若。為了弘揚東坡所提倡人文思想精神,我慢慢的學寫起詩。
趙文碧,四川省青神縣河壩子人,三蘇文學社社長、主編,擅長寫散文與地方傳說,代表作品有《火燒玉蟾寺》、《丞相敬師》等,作品常見于《三蘇文學》微信公眾號、江山文學網、都市頭條、金榜頭條、美篇、百度等。
三蘇文學將在每年年底評選當年三蘇文學的優(yōu)秀作者,按投稿量、瀏覽量、評論數、獲精次數、上紅榜各占25%,前三名將獲得精美榮譽證書及至尊獎杯,并同時在《三蘇文學》微信公眾號、都市頭條、金榜頭條、今日頭條、百度等平臺廣泛頒布彰顯榮耀,到時可以做現場頒獎活動。歡迎文學老師們踴躍參加、積極支持、互相轉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