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在詩化的生活中舒展
——劉玉蓮《靜水流深》序
文/董信義
【編者按】這篇書評圍繞劉玉蓮散文集《靜水流深》展開,從情感內(nèi)核、思想境界、創(chuàng)作風(fēng)格等多個維度深入剖析,見解獨到且全面,字里行間流露出對作品的深刻理解與真切感悟。作者主要從劉玉蓮散文的三個感受進行評析。第一個感受是:“在行文中,沒有矯飾、不曾虛譯、沒有過非,真實地站在生活的原野,遠望流云、高山、風(fēng)景,使她的散文率性、素雅、真切,給人一種舒展自如、把控有致、入心入魂的快感?!钡诙€感受是:“以善美之心悟道,超然物外,給散文火花和張力。”第三個感受是:“劉玉蓮的散文,從不虛與委蛇,真實的情感、真實的思想、真實的語境是《靜水流深》的一大亮點。”在評析過程中,作者能通過列舉《永遠的燈塔》《崢嶸歲月》《生日講話》《祝壽詞》《我心中的女神》《誰之過》等篇目,來闡述作家在作品中如何秉持善念,以澄澈心境看待世界,賦予作品強大的精神力量與思想深度,使讀者認識到劉玉蓮散文不僅僅是情感的抒發(fā),更是對真善美的執(zhí)著追求與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現(xiàn)出散文的思想價值與啟迪意義。同時,書評也客觀指出了作品在語言唯美與語境營造方面存在的不足,這種不偏不倚、客觀公正的評價態(tài)度,既能讓讀者了解作品的優(yōu)勢,也能明晰其有待提升之處,為讀者全面認識作品提供了參考。【編輯:紀(jì)昀清】
散文總是關(guān)注內(nèi)心、關(guān)注生活、關(guān)注人生的。
散文總是以愛作為內(nèi)蘊的情感抒寫自己的認知、思考和遠見的。
讀了劉玉蓮的散文集《靜水流深》,讀者自然會在作者深深的愛與追望中獲得心靈的閃光和人生的啟迪。她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未來,在愛的暖流中,她總會在生活中活出詩意,并通過自己真摯、樸素、純美的語言,抒寫自己的生活哲思、人生的萬象、生命色彩。在行文中,沒有矯飾、不曾虛譯、沒有過非,真實地站在生活的原野,遠望流云、高山、風(fēng)景,使她的散文率性、素雅、真切,給人一種舒展自如、把控有致、入心入魂的快感。這是我讀了劉玉蓮散文的總體印象。
當(dāng)然,感受最深的是她把愛融入到文字的骨子里,使得她的散文暖心、達情、入理。作家沒有刻意尋找華麗的語言,雕琢自己對生活的態(tài)度,而是走進生活的深處,信手拈來,寫過世的父親、寫離去的姐姐、寫文道上的朋友、寫身邊匆匆而過的生命,每一篇文章,都是以愛為底色,以詩意為內(nèi)蘊,以純真為初心,娓娓道來,很是自在。文章千古,得失寸心。劉玉蓮始終沒有端著自己,俯視萬象,而是把自己融入社會生活之中,用心感受外在的世界和自己經(jīng)歷的人生,始終充滿真愛和思念,就像流水注入大地,全然投入,滲化在萬象的根根節(jié)節(jié),沒有喧響,更沒有轟鳴,而是靜水深流,傾情而為,使得她的散文在不知不覺中走進讀者的心靈世界,感化在生活帶給人的叩問和思考之中。初讀,看起來平凡、淡樸、無痕,仔細品味,愛在詩化的生活中舒展,人在寧靜的語境中致遠。散文之美,至愛為上。
以善美之心悟道,超然物外,給散文火花和張力,這是我讀劉玉蓮散文的第二個感受。在《靜水流深》這本文集中,我們隨時都可以撲捉到一種純善至美的心境,感受到作家內(nèi)心的強大和對美與善的執(zhí)念和追求。無論是《永遠的燈塔》還是《崢嶸歲月》,無論是《生日講話》還是《祝壽詞》,無不至誠、至真、至善,洋溢著赤子情懷,激蕩著美的情愫,字里行間,閃耀著女性唯美唯善的靈性之光。有時我在想,劉玉蓮似乎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看著一個一個透亮晶瑩的眼睛,感受著青春燃燒的歲月,在過往和未來之間,她始終心存善念,以佛心看待身外的一切,點亮自己的心燈,照亮行路的人。給潮濕以陽光,給夜晚以光明,給風(fēng)景以爛漫,使得心境豁然明朗,天地瞬間洞開。散文之美,至善為境。
散文歷來是提倡我手寫我心的。散文作家如果能把自己真實的內(nèi)心感受和體驗寫出來,無需玄妙和抽象,尊崇真實自然,沉靜為文,用心抒寫,就應(yīng)該會呈現(xiàn)給讀者一篇篇入心入境的好文章來。這是我讀了劉玉蓮散文的第三個感受。劉玉蓮的散文,從不虛與委蛇,真實的情感、真實的思想、真實的語境是《靜水流深》的一大亮點。就是在寫《我心中的女神》或者《誰之過》時,都真切地叫人刻骨銘心。有時,她的真實有點露骨,或者絲毫不用虛筆,直勾勾叫人看到、觸摸到、感受到,使得她的散文立的起,走的端、行的直,使人閱讀后,有一語中的,直達心岸的愉悅感。散文之美,真實為本。
散文說來說去,它依然是文學(xué)藝術(shù)。在讀劉玉蓮散文集《靜水流深》時,我有一個感覺,作者在為文時追求至真、至善、至美,固然很好,但常常疏忽了一點,就是在抒寫的過程中應(yīng)該放慢腳步,停下思味思味。如果能夠在寫作的過程中稍稍注意語言的唯美和語境的深幽,玩味一下節(jié)奏和旋律,在現(xiàn)代抒寫和表達上下點功夫,其散文的品性更高,詩意更遠,文境更闊。當(dāng)然,這并不能遮掩《靜水流深》的魅力,相反,使人在閱讀中有高下之別,異趣之妙。
讀劉玉蓮的散文,人會產(chǎn)生這樣一種認知,散文帶給人的不僅僅是浮現(xiàn)的光艷,更應(yīng)該是一種勃發(fā)的力量。散文行走的道路,不僅僅在鄉(xiāng)村、街道、人群,更應(yīng)該在原野、高山、遠方。散文觸及的不僅僅是生活的秩序、生命的磁場,人生的際遇,更應(yīng)該是情感的溫度、語言的力度和思想的高度。
祝福作者,散文的步伐穩(wěn)健閃光。
2024年7月10日

【作家簡介】董信義: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人民銀行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陜西省散文學(xué)會名譽副會長,咸陽分會會長,咸陽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先后出版文學(xué)作品12部,其中長篇小說《落鳳山》榮獲海峽兩岸新媒體原創(chuàng)文學(xué)大賽長篇小說銀獎(金獎空缺)。作品先后多次獲獎,并被《陜西文藝百年經(jīng)典》、《報刊文萃》等書刊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