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簡歷】
鄭立,1965年11月出生,男,漢族,重慶市作協(xié)會員,中國散文學會、重慶市散文學會、會員,18屆中國散文詩筆會代表。散文詩作品散見《詩歌月刊》《山東文學》《星星散文詩》《散文詩》《散文選刊》《香港散文詩》《四川日報》《重慶日報》等報刊,入選《中國散文詩選》《2022年中國散文詩排行榜》等選本,與人合著散文詩集《等一個秋天》,曾獲《星星詩刊?散文詩》“月老月河杯?兩岸三地”愛情散文詩大賽、徐霞客文學獎、赤峰玉龍藝術(shù)獎、“潮起大灣”世界華文散文詩大賽等獎項。
【創(chuàng)作談】
散文詩既不是散文又別于詩,既不是詩化的散文,也不是散文化的詩,卻兼有散文自由變化之美,詩歌音韻意象之美?!吧⑽脑姟边@三個字本身就蘊藏了散文詩的文體定義,用散文的詩或詩的散文來解讀散文詩這個文體,都是偏頗的。散文詩當是兼有詩之魂和散文之形之神的一個獨立其他文學體裁的文體,散文詩必須有強烈的文體特征。把散文詩納入詩或散文的范疇都是對散文詩的不公正。把散文分行寫或把詩歌不分行寫就算散文詩,這也是對散文詩的誤認、誤判、誤導。散文詩有詩之骨并有散文之血肉,繼而有獨特的思想鋒芒和審美視角,凸顯當代性、探索性、創(chuàng)新性的特質(zhì),根于時代內(nèi)核和人文精神的語言藝術(shù)凝萃。好的散文詩必須是真、善、美的時代凝練與人性光芒的歷史洞見的水乳交融,從《巴黎的憂郁》到《野草》,從《先知》到《吉檀迦利》,無不閃爍著這一照耀心靈的藝術(shù)共識。好的散文詩是人文精神的藝術(shù)升華和時代特征的審美再現(xiàn),哪怕是歌山唱水,也不能游離時代脈搏,當承載古今文脈的胞血,永續(xù)語言藝術(shù)的創(chuàng)新,回溯人性大愛的回響。要寫好散文詩,沒有捷徑,更沒秘密通道,只要海納百川、砥礪內(nèi)心的真功夫,只要博覽歷史、批閱時代的真本領(lǐng)。
【篇目選】
《烏江號子》刊《星星散文詩》2014年第4期;
《喀納斯》刊2014年《星星散文詩》2014年7期;
《在新疆》刊《山東文學》2014年12期;
《行走的紅豆》刊《星星》2015年第8期;
《柔軟的麗江》刊《新詩想》2015年第2期;
《村莊》刊《西南商報》2015年8月12日;
《月河在左,月老在右》刊《星星散文詩》2015年第8期;
《我的雪花照》刊《星星散文詩》2016年2期;
《吐魯番筆記》刊《散文詩》2016年3期;
《犍為辭》刊《星星》2016年第9期;
《大理古城:時光之舟》刊《星星散文詩》2017年第12期;
《點讀晉祠》刊《散文詩世界》2018年第1期;
《走墨黔西南》刊《散文詩》2018年12期;
《德令哈,閃亮與呈現(xiàn)》刊《散文詩》2022年第9期;
《大烏江,鄉(xiāng)村振興的春天與遐想》刊《散文詩》2023年第6期。
【代表作】
我在渝東南蒸山煮水(節(jié)選)
在武隆天生三硚的遇見硚門洞開,時光慢了下來。
慢,在滄海桑田的腳下漏出了時間的苞芽。
在硚墩巖壁的一角,我遇見一頭大象卸下背負的經(jīng)卷,擱下了磐石的重任。
萬世不變的渺小,象背上散碎的微塵,都有亙古的牽掛。
一瞬即逝的高遠,巨硚下懸落的水滴,都是靈魂的走向。
它是一頭文殊菩薩的坐騎,隱世的主人遁入了遠處的畫壁,只掛出一軸山水的禪語。
想說塵外天門,青龍硚亮出如刀的險峻,仰門而過的風幻入了飛霞而至的虹,定格一道凝聚的永恒的風景。
在驀然回首的一剎,我遇見一只決眥欲飛的鷹,一翅峰巒,一翅層巖。
壯志凌云。硚上硚下的高亢,在俯瞰和仰望的砥礪之間,寫成人間的絕美。
壯懷激烈。心內(nèi)心外的吟哦,在擦拭藍天白云的憧憬里,鋪開生命的圖騰。
不敢有送我上青云的等待,一只振翅的神鷹,蓄滿了我鋒芒畢露的光影,入畫入詩。
三疊泉,一線泉,珍珠泉,霧泉……
當空高掛,入地難覓。熠熠生輝的光,晶瑩剔透的泉。
在時光的鋸齒,鋸出黑龍硚的隨想。在峽光豁然的一瞥,我遇見一頭猩猩,穿越陰暗的幽深,扼住夢寐的隱秘。
誰在巖壁上描了這栩栩如生?在我的耳邊,有如瀑的鳥鳴。
誰在黑龍硚的記憶添了這點睛一筆?在我的眼眸,有如潮的歲月。
脫盡獸性的人性,褪盡魔性的神性,照亮了我驚愕的來處。
雪落九黎城
春雪,飄然而至。
在古黔州,在彭水蚩尤九黎城,我心若雪花。
九黎神柱上,一百零八位鬼神的瞳眸,撲朔迷離。蚩尤大殿上,上古戰(zhàn)神,歷史的黃帳,吐霧吞云。
天樞臺、玉衡臺、搖光臺、隱元臺,神明的溫柔安撫在無垠的悲愴。
開陽閣、天璣閣、天璇閣、媽媽閣,人間的期許輕盈在永續(xù)的香火。
溯源在七千年前的“東蒙”記憶,淋漓涿鹿之戰(zhàn)的神話,凜冽征伐三苗的傳說,鐵血秦國滅楚的竹簡,蹀躞烘云托月的烏江,范山模水。
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到大東南、大西南。從濮人、南蠻、武陵蠻、五溪蠻到苗族、瑤族、畬族。一條苗族心史的漫漫長河,歸于隱忍,遁于艱辛。
崛起,繁盛,輝煌,隱退,厚積,復蘇在時間的長河,被流光刪節(jié),被想象復制,被陰謀仿制,被歷史印刻,被野心顛倒,從沒改變內(nèi)在的血質(zhì)。
在九黎宮,在苗王府,在盤瓠大殿,在祭祀廣場,源遠流長、苦難深重、披荊斬棘……
在我隨徑越陂的想象里,假癡不癲的詞語,獵獵如幟。
一場場血與血的洗禮,一場場心與心的交融,璀璨中華文明。
一次次永不止步的踔厲,一次次永無止境的跋涉,厚重大好河山。
在皎潔的雪花上,蚩尤九黎城剔透著勇毅與剛強、包容與堅韌。
摩圍山隨想
眼光,懸在豹頭崖上。
雄心,瀲滟在烏江上。1095年,《神宗實錄》的墨跡未干,卞水在狼毫上淌流,黃庭堅已貶謫彭水。
黃庭堅的摩圍山,罡風割碎深秋的峽光,波濤推不動,萬牛挽不前。
一身月色,一肩霜雨,一袖煙霞,磨洗二十四孝的名頭,磨洗蘇門四學士的光環(huán),磨洗五十一年鐵血的秋風。
七年熬血,煨熱了一片蠻土;七年煮情,摶暖了一方民生。
唱一聲竹枝詞綠了山坡,吟一句采茶歌亮了心窩??嗜藟麸?,饑人夢餐,病人夢醫(yī),囚人夢赦。
七年后,黃庭堅再貶廣西宜州,勞死在任上。
彭水有了一座黃庭堅的衣冠冢,烏江有了一滴文化的濃墨,摩圍山有了一口生命的鹽味。
飛云口、開元寺、摩圍閣,大隱無痕。山谷井、萬卷堂、玉筍峰,蒼然無語。
每一粒沙,也想閃亮。一刀一鑿的石刻碑文,凸凹在堅毅的時光。
每一棵草,也想開花。一字一嘆的軟語噥詞,透析在閃爍的生命。
宋哲宗讀不透黃庭堅的《神宗實錄》,宋徽宗讀不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高宗讀不了岳飛的《滿江紅》。
一個煌煌的大宋朝,隱隱的軟骨病,定格在莫須有的疼痛。
這銘心刻骨的疼痛,讓一個堅忍不拔的民族一直在痛定思痛。
洗心小南海
黔江小南海,老時光里的小瀛海。
撲入我眼簾的,山巒崩塌的千仞赤壁,美入骨髓的萬頃湖水,鷗鷺齊飛的浩渺天光,湖岸驚愕的崢嶸巨石,潑墨一幅雄渾的畫境。
閃入我內(nèi)心的,是湖水深處的1856年6月10日那一盞黎明前的松油燈,幾座靜謐的村莊,一片片青蔥的大森林。我沸騰的想象,宛若煙雨中翩然離枝的花瓣。
從一棵水竹開始,從一棵油松開始,從一棵黃杉開始……在遺跡上鏤空的風雨雷電,在時空里銘刻的滄海桑田,在天地之間沉淀的愛恨情仇,還原著災變之后人心的祈望。
小南海,一個震級6.25級烈度8°的地震遺址,一個清咸豐六年的堰塞湖。
大地開裂的胸膛,被大善之心填充,被大愛之水濯洗,被大美的眼神縫補。秀峰環(huán)列,溪水縈回,汊港縱橫,扁舟漁影。
我一個人在水邊停下來,以水為鏡。想看清自己。
湖中的島,島上的林,林里的寺,我心頭的詩三緘其口。
隔水凝望的山、島、峽,雜花生樹,與我交換生命的原色。
老鶴島,以煙波渺渺的縱深截取了我的憧憬。
牛背島,以松風濛濛的故事鋪開了我的恬淡。
朝陽寺島,以陽光粼粼的鐵尖杉接納了我的癡迷。
煦風拂過湖面,一只棲息礁石的水鳥斂起我斑斕的心語,繽紛的光影暗合我瀲滟的思緒。
“深山明珠”“人間仙境”這些凡俗之詞難以登高。
大垮巖、小垮巖、斷碉絕壁以及巖石壘成的大壩,隱匿了驚世的秘密——一盞松油燈照亮了湖底,照亮了古松蔽日、茶花連云、茅舍竹樓、雞鳴犬吠,照亮了我粼粼的遐思。
一只童話的魚,在人類浩劫的瞬間,點亮了松油燈。
濯水古鎮(zhèn)
我不敢有錦上添花的漫想。
黔江濯水,一朵舊時光的冷火焰。
興于唐代,盛與宋朝,爍于明清的古鎮(zhèn),烙著巴人的魂印,閃著白虎的身影,走著驛道、商道、鹽道的煙云。
在古鎮(zhèn)穆然的光影里,茂生園、宜賓棧、光順號、同治順,染坊、釀房、茶坊、刺繡坊,蠶絲、桐油、香茗、生漆,一一捧出內(nèi)心的呈現(xiàn)。
水師城門、風雨廊橋、天理良心碑、徐庭澤故居、紅軍渡……
時光的屐痕在人心之上。歲月的逆轉(zhuǎn)在善惡之上。靈魂的尊卑在一念之間。
鹽丹之思,商賈之誠,清麗之憶,在我回眸的盡處,愧于唏噓前塵的落花。
在我悄然舉眉之前,藏起風生水起的羅帕。
蒲花暗河,懂了我的蹣跚,不負蒼天有巨眼。水上天生三橋,抹了我的插諢,不愧人間有良心。
品土家美食,看后河古戲,聽阿蓬江的水音,我也有了滄浪之水由東往西的流向,有了心弦古樸、血液純凈的顫動。
重逢一個又一個渴望。在濯水古鎮(zhèn),仰望青色的天空,太陽潑撒我的金汁。
所有的幸福,都有了去處。
一陣粘滿花香的風,在濯水古鎮(zhèn)再度入世。
在我的夢寐里,古鎮(zhèn)四千年,已被濯水二字洗白。
腰界,酉陽之紅
大地之紅,炫動人間之紅。一幅人間的彩繪,一幅天堂的素描。
盜取天火。賀龍、關(guān)向應、任弼時、王震、肖克……
這些紅星閃閃的名字,翻卷著湘鄂西革命根據(jù)地獵獵的戰(zhàn)旗。
嘯聚良心。 紅軍街、紅軍寨、紅軍醫(yī)院、紅軍大學、會師廣場、紅三軍司令部……
這些與日月同輝的遺址,說著南腰界紅色的奧義。
燭照天地。革命標語、馬燈、硯臺、筆筒、薄被、草鞋……
這些目光炯炯的物證,傾訴著南腰界不眠的忠誠。
聽,八十余年,紅紅的故事,紅紅的歌聲,紅紅的心跳。一方神奇的山野,反壓迫,求生存,鐵肩道義,淬火黎明。
南腰界,酉陽之紅,渝東南之紅,時光之紅。
紅紅的山水,敞開了我一生緊隨的紅紅的靈魂。
陶冶山水之秀美,激蕩人文之大美,盈漾人間之至美。
龍?zhí)豆沛?zhèn)
一對龍眼閃爍的青幽,晃著蜀漢的冰冽。
3公里,2200年,一條老街已無法為我解圍。
梅樹河,龍?zhí)洞a頭,江西潭,折疊酉陽的夢境,鋪開了我千年的遇見。
泯滅的唐宋,被圍進了封火墻。
鼎盛的明清,以火磚為憑。
縣丞、巡檢、州同、縣佐,被一街青石板磨亮的大號,磨蹭在老時光的盡頭。
草鞋、簸箕、竹席、背篼、犁鏵、漁網(wǎng)、木筷,這些經(jīng)典的古意與現(xiàn)代,永續(xù)龍?zhí)兜幕匾簟?/span>
在一杯茶香里,吊腳樓、四合院挺著生活的本心,讓我寧謐。
在一槳水響里,龍?zhí)敦?、龔灘錢的遐想輕啟微瀾,與我歡喜。
文昌宮、天后宮、軒轅宮、禹王宮、萬壽宮、龍王廟、火神廟的剪影,守在月色的疤痕。
黃龍上灘、貓兒鎮(zhèn)潭、仙人掛榜、懶蛇下山、羅漢巖像、二龍滾江、九橋溪泛、龍洞堡山的裝幀,插在陽光的眉心。
鴨子龍、脫節(jié)老龍、火龍,獅子燈、篷篷燈、花燈、牌燈,龍舟竟渡,干龍船過街,傾訴在年節(jié),炙熱在私密。
時光淹沒了過客,總有出頭的礁石。那些藏龍臥虎的名姓,閃爍在羈旅的光影——斑駁疏離的語錄,在我童真的幻象里,至高無上。
褪盡喧囂的口號,在我記憶的幻象里,登峰造極。
還好,歷史也會側(cè)身。
在一杯辣茶里,我看清龍?zhí)豆沛?zhèn)的真容:偏安一隅的小南京,獨坐在民國的煙塵里,不想回來。
【評論錄】
鄧迪思:在2015年廣州花都筆會上,我與鄭立相見。他每年都有不俗的散文詩出手,頻頻現(xiàn)身于國內(nèi)散文詩期刊、年選和主流微信平臺。讀《我在渝東南蒸山煮水》,我發(fā)現(xiàn)氤氳彌漫的詩性,撩人肺腑的畫境,奇妙獨特的詩思,他的散文詩已走出了自己。《在武隆天生三硚的遇見》是一章最有分量的散文詩,全部的分量都壓在“脫盡獸性,褪盡魔性”上。在起伏跌宕文字中,他把武隆天生三硚的三尊巖石異像化,點化出人間神奇之美,敲骨吸髓,蕩氣回腸?!堆┞渚爬璩恰窂纳瞎派裨捴械尿坑日f起,氣勢磅礴、縱橫千里地述說歷史,描繪這樣一幅巨大的畫卷,意圖何在?“被流光刪節(jié),被想象復制,被陰謀仿制,被歷史印刻,被野心顛倒,從沒改變內(nèi)心的血質(zhì)?!痹瓉恚嵙⑺潎@的是九黎城精神,一種融入骨髓的血質(zhì)。哪怕九黎城的歷史里有些被刪節(jié),有些被想象扭曲,有些被陰謀改變,有些被弄勢者顛倒,也剝奪不了九黎人骨子里的“勇毅與剛強、包容與堅韌”。《摩圍山隨想》里的讀不懂與軟骨病,《洗心小南海》里的人類浩劫和松油燈,被濯水二字洗白的《濯水古鎮(zhèn)》,《南腰界,酉陽之紅》緊緊跟隨紅的靈魂,都是癡心而執(zhí)著的態(tài)度,鄭立是一個有態(tài)度的詩人。很多時候,我覺得一個作家沒有態(tài)度,比沒有思想還可怕,因為一株草在疾風中也是有態(tài)度的?!洱?zhí)豆沛?zhèn)》里的鄭立,不是在古鎮(zhèn)上散步,而是在歷史云煙里散步,這條三公里長的街,別人不過小半天,而他走了2200年。他從先秦走到唐宋,走到清明,走到今天。從衙門走到簸箕、竹席的日常生活,他以多視角觀察了這座小鎮(zhèn),在一番熱鬧景象之后,卻筆鋒一轉(zhuǎn),“斑駁疏離的語錄”“褪盡喧囂的口號”以“至高無上”“登峰造極”的面目呈現(xiàn)出來。是“已獨坐在民國的煙塵里,不想回來”。鄭立的筆下,沒有一句直接觀點,他的觀點都取決于視角,視角本身就是觀點。渝東南的武隆是鄭立的家鄉(xiāng),也是他散文詩創(chuàng)作的沃土。他筆下的蒸山煮水的文字,源于中國山水詩文的文脈。這些抵達至善人心的歌吟,這些與時代同頻共振的彈撥,是鄭立傾心砥礪、一生追逐的足跡。
?sanwenshinianjian2025年第12期(總第598期)
主 編:張新平
執(zhí)行主編:尤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