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水人生
濰坊一中 崔志亮
如今,生活水平日益提升,血糖刻度亦隨之攀高,不知是福是禍。在貧瘠歲月中,饑餓是常客,可我們村的紀老大——一個干活賣力的五短漢子,某日卻驟然萎頓無力,身體飛快地瘦削下去,喉嚨里干渴得火燒火燎。醫(yī)生竟道他得了“糖尿病”——那是我第一次聽聞此名,彼時這病尚屬稀罕奇聞。后來讀大學,才知才子司馬相如竟也遭此疾所困,人們甚至賦予它一個雅稱:“司馬長卿病”。憂國憂民的杜甫,晚年亦被這消渴之病纏上,伴著“萬里悲秋”的悲吟與“百年多病”的孤影,走完了艱難人生路。
后來我也未能幸免。工作十多年后,醫(yī)生為我揭開了病因:壓力、飲食過量、缺乏運動、遺傳因素——所幸排除了最后一項。他坦言此病尚不可根治,我屬二型,需終身與藥為伴,并鄭重叮囑:“管住嘴,邁開腿”。這六個字從此成為我生活里沉甸甸的戒律。
我謹遵醫(yī)囑,但血糖的指針總在合理區(qū)間內不安分地搖擺,內心亦隨之起伏不定。我后來讀到洪昭光教授的養(yǎng)生三原則:平和心態(tài),合理膳食,適量運動——字字珠璣。然而,何謂“平和心態(tài)”?人非草木,七情六欲如潮汐起落,如何能心如古井無波?蘇東坡“莫聽穿林打葉聲”固然超然,可面對西湖水光山色,不也由衷贊出“晴方好”、“雨亦奇”么?心湖終究是被萬物撥動著的。至于合理膳食,更是天長日久的修行:甜味遁形,水果絕緣,唯有蘿卜黃瓜西紅柿相伴??粗舜罂於漕U,舌尖上的克制便愈發(fā)煎熬難耐。
運動呢?跑步、游泳、太極……任君挑選,貴在每日堅持??舍t(yī)生曾一針見血點透:“凡患糖尿病者,非饞即懶也?!眴螒{意志支撐這日復一日的行動,談何容易?
小區(qū)里的張大爺,與糖尿病相伴多年。老伴兒嚴格限制飲食,偏他饞那口湯圓。幸好女兒同住一區(qū),每日清晨便悄悄給老父親煮上四顆湯圓,餐后張大爺便心滿意足踱步遛彎,哼著小曲兒歸來。張大爺八十八歲離世后,老伴兒不解地問女兒:“為何你爸遛彎回來總是那么歡喜?”女兒輕聲回應:“若心中不快活,又怎能享此高壽呢?”誠哉斯言!古訓“仁者壽,智者樂”,而我想說,樂者亦壽也。
偶然間刷到北大錢理群教授的視頻,八十多歲高齡的他半躺于按摩椅上,正怡然自得地嘬著一根冰棍兒。他說老伴崔醫(yī)生從不限制他吃冰棍,他自己也患糖尿病多年了——人固然怕多糖,但低血糖才更可怕。這是何等理性達觀的姿態(tài)??!
人生在世,病痛本身并不可懼,關鍵在于我們如何與它周旋。糖友們啊,請謹記:按時服藥、合理飲食、堅持運動是基礎,但更不可或缺的,是始終捧住那一顆樂觀豁達的心。不必執(zhí)著于極端,也無需鉆入牛角尖里。陶淵明有詩:“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边@并非消極,而是與生活起伏達成和解后的從容不迫。生命之河奔涌不息,在病痛亦屬生命一部分的旅程里,我們自當盡力前行,其余則交付自然。
如此,方能如劉禹錫所言:“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痹谔撬銤獾嘁说娜兆永?,請放平心境,疾病并非不能共處的敵人;當你學會與之和諧共生,那么縱使桑榆已晚,漫天云霞也將為你鋪開一條幸福晚途——那正是生命以另一種方式贈予我們的、飽含韌性與智慧的,深沉回甘。
2025年6月29日于虞河左岸





玫瑰手繪折扇、玫瑰國畫
訂購熱線:13325115197


史志年鑒、族譜家史、各種畫冊、國內單書號
叢書號、電子音像號、高校老師、中小學教師
醫(yī)護、事業(yè)單位晉級
策展、推介、評論、代理、銷售
圖書、畫冊、編輯、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