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雨巷文學社

作者簡介:
施增豹~上海:網(wǎng)名,一介布衣。
畢業(yè)于上海師范大學,曾應聘在上海師范大學教書。
企業(yè)員工,已退休,現(xiàn)居上海市。
平時喜歡閱讀寫作,偶爾發(fā)表一些拙作。
現(xiàn)任中國雨巷文學社上海代表處主任、上海分社社長。

散文:晴耕雨讀 得閑飲茶
作者:一介布衣 - 上海
六月的風卷著槐花香樸進窗欞,蟬鳴尚未聒噪,陽光已有了清透的力度。
案頭一壺新沏的龍井,葉片在玻璃杯中舒展如舟,載著江南的煙雨,駛向仲夏的渡口。
此刻,不必追問夏日何事。晴時耕心,雨時讀云,得三分閑暇,便飲七分茶韻。

龍井茶
初夏的茶,是歲月遞來的一封未拆的信。
清明前的嫩芽被炭火封存了春意,卻在此時與沸水重逢,將山嵐、晨露、采茶人的絮語,統(tǒng)統(tǒng)釋放在這一壺澄碧里。
魯迅說:“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
白瓷蓋碗里浮沉的豈止是茶葉,分明是中國人對光陰的馴服,任窗外車馬喧囂,杯中自有茶水流深。
老舍在《茶館》里寫盡市井百態(tài),卻讓掌拒王利發(fā)道破真諦:“茶喝三道,頭苦二甜三回味?!?/span>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藏著對春日的回望,對盛夏的期許,更藏著對此刻的鄭重相待。

白瓷蓋碗
書頁翻動時帶起的風,能吹散心頭浮塵。
季羨林在《人間歲月長》
中寫道:“夏天的書要薄此,像蟬翼,能透得過光?!?/span>
初夏讀書,不必正襟危坐于紅木案前,藤椅竹簾、樹影階石,皆是天然書房。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描摹的豈止是清華園的夜色?那“亭亭的舞女的裙”般的荷葉,分明在說:讀書是給靈魂撐起一把傘,讓燥熱的心跳慢下來,聽文字在紙上簌簌生長。
葉圣陶也曾叮囑:“讀書忌死讀?!?/span>
初夏宜讀汪曾祺筆下沾著露水的梔子花,讀林清玄散文中煮雪烹茶的禪意,讀遲子建北方原野上永不熄滅的箐火。字字句句,皆是拓荒的犁鏵,在心靈的鹽堿地上犁出清渠。

光影
晴耕,不是荷鋤南畝,而是修剪心田的荒草;雨讀 ,不必紅袖添香,只需守著一盞茶的清醒。
錢鐘書在《圍城》里諷喻世人“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他處,而在晴雨皆宜的心境里。
林語堂談生活的藝術(shù),說:“享受悠閑生活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的多”。
初夏的智慧,便是用一本舊書鎮(zhèn)住浮燥,用半杯殘茶澆灌枯腸。正如沈從文在湘西河畔寫的:“日頭沒有辜負我們,我們也切莫辜負日頭?!?/span>
“長日留痕,留的不是痕跡,是呼吸的節(jié)奏?!?/span>
楊絳九十歲寫《我們仨》
字字如初夏晨露,將痛楚與思念釀成透明的懷念。原來所謂得閑,不是從時間里偷出空隙.而是將生命種進光陰褶皺里。

雨讀
窗外賣桅子花的老嫗搖著蒲扇,蟬終于開始試嗓。
茶涼了再續(xù),書析角處自有新悟。這世間最奢侈的從來不是清歡,而是明知喧囂如浪,仍能捧穩(wěn)手中這杯不驚的漣漪。
2025年6月27日

得閑飲茶

投稿須知:
1.本刊為公益平臺,歡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須是作者原創(chuàng)作品,嚴禁抄襲,文責自負。
3.投稿作品必須是作者首發(fā)作品。
4.本平臺刊發(fā)文學作品:詩歌、散文、小說、報告文學、文學評論,書法、繪畫等。
5.投稿作品一經(jīng)刊登,本刊以及中國雨巷文學所屬機構(gòu)均有使用、出版之權(quán)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處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須提供:
1.文本、2.作者簡介、照片
3.朗誦者簡介、照片,4.誦讀音頻、視頻
投稿聯(lián)系熱線:13306500910
中國雨巷文學社
首席顧問:黃健 、特別顧問:周紹志
顧問:毛建一、 鄧國安、徐勤
海外顧問:鄧瑛(德國)、王靜(英國)
社長:陳繼業(yè)
副社長:孫建勝(兼秘書長)
副社長:劉虹、王木清、李君
雨巷文學編輯部
總編:陳繼業(yè)(兼)
主編:韓菜菜、朱雙碧
本期編輯:朱雙碧
2025年 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