啰嗦語
(隨筆)
文/陳振家
積極。
淡定。
智慧。
恬靜。
妙趣。
一路繁花,
俯拾皆是。
日日是好日,
風乍起,
吹皺一池春水。
天公開個口子,
人類就繁衍,就得瑟了,
不亦樂乎!
人們一起心動念,
上帝就發(fā)笑。
天人合一,
在于善于互動。
世相種種,
大風大浪,
誰沒見過?
只是
多多忘記狼狽相,饞相,以及各種吃相,嘴臉,
欣賞種種相,容忍種種相。
便好。
內(nèi)在自由的獲得,
從來不嫌粗糙。
男女細膩,是指隱私細膩,
美感便油然而生。
粗糙是難免的。
氣息氣質(zhì)可愛,
在于憨厚呢。
山河歲月壯麗
在于變遷。
人的本性之所以難移,
是本體已經(jīng)鑄就,
凹凸楔形,
嚴絲合縫,
天衣無縫,
嫣然一笑,
天理即在其中矣,
嘴唇抿而嗤笑,
聲動魂魄,
瞬間互相俘虜,豈需媒介乎!
溫順如同楊柳細腰,
宮殿也一起動搖。
如此光景,
互相在偶一注目時,
已駐心頭。
雕欄玉徹今猶在,
只是朱顏改。
一江春水向東流,
往往是帝王聲口,
超越了時代。
凡人能哼出乎!
食色本性。
人們之所以奇怪,
是因為思想資源缺乏,
源頭枯竭的緣故。
滿街都是圣人,
萬物皆備于我,
風月風云,
之所以能夠令人享用不盡,
就在于跳出了紅塵,
清新脫俗而巳。
朱唇少女少婦,
以及遁入空門的尼姑,
往往艷羨流浪大師,
也是因為大家追求的是靈魂自由??!
祖國是一塊大大的土地,
十步之內(nèi),
必有芳草,
千秋萬代
圣賢之人車載斗量不可勝數(shù)。
你把欲望收斂
含蓄之后,
天下何人不識君!
懂板的人,
即是善于藏寶的人。
人君者之大寶,
在于識人用人也。
天縱之才,
謀定而后動,
布閑棋冷子,
局局皆能盤活,
諸君且無意乎!
陳振家的這篇隨筆,以散點式的哲思串聯(lián)起對生活、人性與世間規(guī)律的感悟,字里行間透著通透與隨性,像一場與自我靈魂的閑談。
文中沒有嚴密的邏輯鏈條,更像思緒的自然流淌:從“積極、淡定”等生命狀態(tài)的提煉,到“天公開個口子,人類就繁衍”的趣致想象;從“內(nèi)在自由不嫌粗糙”的處世觀,到“食色本性”的坦誠直面;從“雕欄玉砌”的歷史喟嘆,到“靈魂自由”的終極追尋??此屏闵⒌亩叹?,實則圍繞“自由”與“通透”兩大核心展開——對人性本真的接納,對世事變遷的釋然,對靈魂超脫的向往,構(gòu)成了文本的精神主線。
語言上,文言與白話交織,時而引經(jīng)據(jù)典(“雕欄玉砌今猶在”“十步之內(nèi)必有芳草”),時而白話直抒(“就得瑟了,不亦樂乎”),打破了文體的束縛。短句的頻繁使用,讓文字節(jié)奏明快,如“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般靈動;而“凹凸楔形,嚴絲合縫,天衣無縫”這類略帶戲謔的比喻,又為哲思添了幾分煙火氣,讓深奧的道理多了些可觸可感的溫度。
整體而言,這更像一組流動的思想碎片,不追求體系的完整,卻在隨性中見真趣,于散淡中藏洞見,讀來如飲清茶,余味是對生活本真的淡淡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