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徑文學社作品】(夕陽淺唱)

(山徑文學社是1985年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一群少數民族青年自發(fā)組建的群眾性業(yè)余文學組織。)
【背景音樂】黃梅悠悠 -(喬藝)
又見夏姑娘
【楊迪焱】

時光老人悄悄下達了春季與夏季更替的通知,春姑娘帶著人們給她的秀麗詩篇,來不及親吻自己親手培育的各種鮮花,來不及撫摸自己親手種植的各種果實,便匆匆離開。
最先聽到季節(jié)變更通知的是青蛙、螻蛄gu、蚯蚓和金蟬;黃瓜更是捷足先登,它第一個與夏姑娘牽手并合影留念。

春去夏來相逢路上說再見,花謝櫻紅更換裝束話佳音。
立夏了,金蟬慢慢地褪去陳舊的外衣,把舊衣扔在草地,藏在樹椏,掛在枝頭,晾在籬笆,等待人們去收揀,等待“神農”去嘗它。
立夏的腳步把青蛙從酣夢中驚醒,打兩個哈欠,伸三個懶腰,抖一抖身上的泥土,揉一揉大大的眼睛,鼓一鼓長時間干癟的氣囊。
青蛙抬起頭撐腿撲通一聲跳進水中,三五成群盡情歡歌,新老朋友熱情擁抱。
玩累了,便到池塘邊的樹蔭下歇息。見到青蛙端坐的姿態(tài),不禁想起少年時代的毛澤東在東山學堂寫下的那首氣壯山河的《詠蛙》詩:“獨坐池塘如虎踞,樹蔭下面養(yǎng)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立夏的習俗世代相傳,久盛不衰。
有祭祀,有斗蛋,有秤人,有吃立夏糍粑等。
春天是美麗的,夏天是美好的,于是古人早就寫下了“芳菲過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span>
春光流逝純屬自然,無須懊惱,過好當下,開心快樂!
在農村立夏這天最盛行的就是吃糍粑。
曾記得自己親手摘糍草做糍粑的情景,還是在上一年級時的那個立夏,雖然有六十多年了,但仍然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立夏節(jié)的前一天我和母親一同去采摘糍草,母親說有位夏姑娘要來做客,得準備些立夏粑。
我好奇地問母親,夏姑娘長什么樣?漂亮嗎?
母親只是笑笑沒有直接回答,她說夏姑娘勤勞、智慧、聰明、能干。

田埂上,旱田中到處都長有糍草,肥厚鮮嫩,光滑潤澤,看上去肉茸茸的,摸上去軟綿綿的,采摘時有一股淡雅的清香,沁人心脾。
將糍草焯chao水瀝干,蒸熟剁碎,搗成泥狀,摻和在糯米粉、蕨根粉中,揉成團分成小塊,里面放些花生黃豆粉,用粽葉一包就做成了立夏糍粑,在制作時我總喜歡在里面多包些餡,還在上面做一個特別的記號。
全家人圍坐在四方桌前,糍粑按需分配,家里人口多,一張桌子還坐不下來。
母親特意拿出珍藏了快一年的雞爪糖分享給大家,父親說他不喜歡吃糖,最好來點酒。
母親也說不喜歡甜品,當時我還以為是真的,后來才懂得他們總是把好吃的讓給我們,而自己寧可餓肚子。
農村家庭經濟拮據,生活清苦,但有父母在,我的童年是快樂幸福的!
一家人在一起過立夏節(jié),吃夏粑,有說有笑,有滋有味,其樂融融,無比幸福。
我最喜歡“人間有味是清歡”這句詩,清中有品味,清中有歡樂!

一到立夏,天氣開始變熱了,知了放聲歌唱,螻蛄在田埂上劃出一道道泥痕,蚯蚓幫莊稼松土,螞蝗陪農民插秧。
黃瓜的花蒂沒有交給春姑娘,要等到夏天獻給它心愛的情郎。
古人對于立夏有很多膾炙人口的佳篇,宋代趙友直寫有:四時天氣促相催,一夜熏風帶暑來……鶯啼春去愁千縷,蝶戀花殘恨幾回……
不過,我感覺這未免也傷感了些,如今的“立夏”:城鄉(xiāng)面貌氣象新,風景獨好最迷人。
遙望當今華夏夜,萬紫千紅處處春。(2021-05-05)
【作者簡介】楊迪焱(1953-?。?,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人,苗族。
【推薦閱讀】
點擊鏈接《山徑文學社小記》-點擊此處
【山徑文學社肖殿群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