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禮之樂 樂矣哉
作者:苑 楓
禮,漢語一級通用規(guī)范漢字。禮即“禮”字的演化,古人指祭祀、敬神之意,所謂事神致福。有如我國每年都要祭祀黃帝陵,屆時舉行隆重盛大儀式,諸多海內(nèi)外人士,不遠萬里前來祭奠,行跪拜禮,獻花,祭酒,誦讀祭文。稱之祭祀禮儀大典。如禮儀、禮教、禮法、禮讓、禮賢……均系維持社會秩序表里言行的核心。今之禮,則重在禮節(jié)、禮數(shù),以禮待人。中華民族故稱文明古國,禮儀之邦。
禮,在古代是很有講究的,記得小時候讀私塾,初次入學,第一天,先生教跪拜孔圣人像,當時不知道先生說的什么?后來漸漸地明白先生說的是:以誠摯之心,行恭敬之禮,拜先圣之智慧,照亮前行之路,承先師品德,塑造高尚人生。愿吾師之學能融會貫通,弟子不負先師之教誨。先生說完,弟子要三拜:一拜高山仰止,言行之止。謂之敬仰;二拜刪述六經(jīng),德侔天地。贊頌圣人德行與天地齊平;三拜有教無類,萬世師表。強調(diào)圣人教育的歷史地位,謂之跪拜禮。按今天說法,這叫入學儀式禮。
禮儀說道也還很多,頗有一些細節(jié)的講究。諸如拜孔子時,男生左手在上,覆蓋右手。謂之陽包陰,名之曰謙敬。女生右手在上,覆蓋左手,表示端莊。雙手鞠躬敬禮。雙手疊用于胸前腹中穴,拇指內(nèi)扣,四指并攏。寓意“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抱元守一。表示穩(wěn)重感?!睋?jù)說兵家相見時手勢對手勢也有說道。那叫:先禮后兵,外顯謙恭,內(nèi)藏剛正。做手勢不露大指,體現(xiàn)孔子的“溫而厲”的外事哲學。據(jù)說這看似小節(jié),但在談判時仍還講究。平民百姓的俗常生活中似乎已經(jīng)忽略了。
但禮數(shù)是不可不講的,請看《論語·顏淵》:“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北M管文革時被大家批判,所謂復辟周禮。但其實孔子的本意是:克制自己,使言行合于禮就是仁??鬃诱f:“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指人,每天都能克制自己,使言行合于禮,那么,天下就成為仁人的天下了。做仁人全靠自己自律。顏淵:“請問其目”?目,即實行仁的綱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意思是:不合乎禮的東西不看,不合乎禮的話不聽,不合乎禮的話不說,不合乎禮的事不做。顏淵說:“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币馑际牵何译m然不聰明,但愿照您的話去做呀。這是孔子對顏淵講授禮的關(guān)鍵章節(jié)。
有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那么禮制,又何嘗不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性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與章法呢?
翻閱歷史,大約歷屆朝代初起必有大道之人,建功立業(yè),改朝換代。然后又無不尊孔守禮,尤其是以大漢王朝為例。《漢書·武帝紀贊》中稱“罷黜百家,表彰六經(jīng)”。《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骸巴泼骺资?,抑黜百家”?/span>1910年蔡元培在《中國倫理學史》中首提“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后1916年,易白沙在《新青年》刊上發(fā)表《孔子評議》中進一步評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歷史地位和思想意義。由此,經(jīng)過一系列推演,進一步全方位地固定了儒家思想在中華民族發(fā)展壯大中無可替代的地位。時至今天,我國人心中的國學仍以儒學為主。不僅如此,還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建立了二百多所“孔子學院”??鬃訉W說,孔子思想,孔子治國方略,尤其是孔子的禮學倍受世界各國人,尤其是那些統(tǒng)治者階層的人們尊崇。
歷史的演化,事實的驗證,尊禮、敬禮、守禮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家國天下,有法,亦需有禮。法禮二者不可或缺。法,講究的是“治”,而禮,則講究的是人性與道義。法禮二者互補互助,相輔相成。此乃治國之道。法,治國大法,意味著冰冷的手拷與沉重的腳鐐,禮,講究的是人性的禮儀,是心靈的感化,是內(nèi)在的心悅誠服。如果說國無法不立,那么人,無禮不尊,有了尊,才能有守法。所謂,凡事先禮而后兵。倘如人人尊禮,那么法也就自然遵守了。
試想,一個家庭有禮,必然尊老愛幼,人人和睦,一定是個和諧的大家庭,謂之家和萬事興。一個機關(guān),單位,企業(yè)有禮,必能上下一心,互相尊重,各司其職,發(fā)揮自身內(nèi)力,一定能夠人人自覺,向上,激發(fā)出內(nèi)因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必然成為和諧社會的一隅。一個國家,不僅要有法可依,領(lǐng)導者更要禮賢下士,以禮待人,以禮教人,以禮用人,以禮服人,那么必能人人各盡所能,人盡其力。人盡其才,也才能發(fā)揮“人和”的活力。誠如毛澤東說:“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寶貴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間奇跡都能創(chuàng)造出來。”
國務(wù)院設(shè)有禮賓司,外賓來華訪問,我們要用儀仗隊歡迎,元首來訪,還要鳴禮炮二十一響。要檢閱,要舉行國宴……這一切是什么?一個字“禮”,兩個字 “禮儀”,即國禮。以禮相待,贏得世界各國友好,尊重,進而合作共贏,發(fā)展壯大,繁榮富強,也贏得朋友遍天下,謂之國昌人和。
蒙書有言:人以禮樂為先,樹以枝葉為圓,此待人處事之道也。豈非:禮之樂,樂矣哉!
苑楓 2025年6月28日10時25分 于晚風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