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0.體溫
文/林水火(福建)
高溫低溫在反反復復
一個夏日的彼此親近紐帶存在
從白日夢的山頭出來
恍惚里的淡定憧憬著夏日的春天
注入理解的杯
早已走出習以為常的煙火人間
三言兩語的路過款待
在深情的遇見里頭寫下
無花果的感嘆
夏日的溫度還在考驗花草的耐性
忽略眸光之外的感嘆
問候夕陽
誰在梳理熟悉與陌生的昨天今天
這首《體溫》以細膩的感知捕捉了夏日里微妙的情感與時光流轉(zhuǎn),字里行間藏著朦朧的詩意與哲思,值得細細品讀:
一、意象的獨特性與隱喻性
詩的開篇以 “高溫低溫在反反復復” 切入,將物理層面的溫度變化轉(zhuǎn)化為情感的隱喻 —— 如同人與人之間忽近忽遠的關(guān)系,“彼此親近紐帶” 在溫差中若隱若現(xiàn),既寫實又暗含對情感張力的描摹。
“白日夢的山頭”“恍惚里的淡定” 等短語,用超現(xiàn)實的意象勾勒出思緒的游離狀態(tài),而 “憧憬著夏日的春天” 則打破了季節(jié)的界限,把夏日的熱烈與春天的溫柔并置,暗指對理想中親密關(guān)系的向往。
“無花果的感嘆” 是全詩的點睛之筆。無花果因 “無花而實” 的特性,常象征沉默的深情或無需言說的默契,這里用它替代直白的抒情,讓 “深情的遇見” 多了一層含蓄的重量,留白處更顯余韻。
二、情感的流動與層次
詩歌從 “煙火人間” 的日常切入,寫 “三言兩語的路過款待”,再到 “走出習以為?!?,情感逐漸從平淡的寒暄走向深層的共鳴。這種遞進不是激烈的爆發(fā),而是如體溫般溫和的滲透,符合 “體溫” 這一核心意象的特質(zhì)。
結(jié)尾 “梳理熟悉與陌生的昨天今天”,將視角從當下的遇見拉向時光的維度,溫度的 “考驗” 不僅針對花草,更指向人對過往與當下的認知 —— 那些熟悉又陌生的瞬間,恰是情感在時光中沉淀后的溫度。
三、語言的留白與張力
詩人刻意避免了直白的抒情,多用碎片化的場景與感知拼貼:從溫度的反復到夕陽的問候,從杯中的理解到眸光外的感嘆,意象之間看似跳躍,卻由 “體溫” 這一隱性線索串聯(lián),形成一種 “言有盡而意無窮” 的張力。
詞語的選擇兼具口語的松弛與書面語的凝練,“習以為常的煙火人間”“忽略眸光之外的感嘆” 等句子,既貼近生活,又帶著淡淡的疏離感,恰如體溫般,既真實可感,又難以精確丈量。
些許可探討之處
部分意象的銜接稍顯模糊,如 “注入理解的杯” 與前文 “白日夢的山頭” 之間的邏輯關(guān)聯(lián)若能更緊密,或許能讓情感的流動更順暢。
結(jié)尾 “誰在梳理” 的設(shè)問,若能進一步與 “體溫” 的核心意象呼應(如加入對 “體溫” 在時光中留存的暗示),可能會讓主題更聚焦。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 “體溫” 為棱鏡,折射出夏日里人與人、人與時光的微妙聯(lián)結(jié),用含蓄的筆觸寫出了情感的溫度 —— 它不必熾熱,卻能在反復與考驗中,留下如無花果般沉默而堅實的印記。這種對日常情感的詩意提純,讓 “體溫” 超越了物理意義,成為情感與時光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