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慎春
母親常常跟我說
青檀樹的葉子
很柔,很綿
入口滑滑的感覺讓人
留戀
摻進地瓜面,玉米粉
蒸出的窩頭
既能夠讓人充肌
又能夠讓人解饞
小時候母親經常帶著我
爬過土山頭
越過響胡同
翻過三山澗
經過九間棚
來到了青檀寺后山
在岳飛養(yǎng)眼樓的廢墟下
找到了那片青檀林
放眼望去
鮮嫩的枝葉伸向高空
扭曲的樹干長在山崖
虬龍般的樹根
深深地扎進縫隙之間
能把巖石撐爛
這哪里是樹啊
分明是上蒼
把絕處求生
演繹給世人觀看
在貧瘠的山崗上
頑強的生命力
就是這樣地
讓人驚嘆
在那青黃不接的歲月
青檀樹憑著這抹新綠
奉獻給人間
讓人們度過荒年
繁衍著一代又一代好兒男
大漢王朝的孟喜
在此修《易》
后與京房并肩
西晉文學家潘岳游覽此處
遂自名為“檀奴”
大宋岳武穆在這里抗擊金兵
明太祖朱元璋
來到青檀寺密謀
率領農民起義的妙計
出奇兵
明成祖朱棣
經這里回師燕京
難怪有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將為您落淚
題下了“青檀精神萬歲”的格言
有位當代著名的詩人
在耄耋之年
仍然沒有忘懷桑梓
親自地來到了您的面前
如今,因你而興的青檀寺
香火鼎盛
已成遠近聞名的
5A級國家風景名勝
“蛟龍?zhí)胶!薄伴宰酉律健?/font>
已有名人騷客為您
重新命名
現(xiàn)在,我也走近了
“人生七十古來稀”的高齡
腦中依舊回蕩著
母親的音容
青檀樹的葉子
很柔,很綿
入口滑滑的感覺讓人鐘情
歲月悠悠,年輪含情
曾經三改嶧縣故城的舊事
見證過乾隆下江南的陣容
唯有不變的
就是家鄉(xiāng)這片青檀林的茂盛
您的嫩葉養(yǎng)育了這方兒女
裸露在巖石縫隙間
虬龍般的根須
已和摩崖石刻的“龍”字
渾然天成
“青檀精神萬歲”啊
錚錚鐵骨
昭示著又一個黎明
振興中華,復興華夏的夢想
即使有天大的困難
也一定能夠勝利完成
注釋:
①青檀樹,落葉喬木,木質堅硬,常用來制作家具,農具和樂器。
②青檀林,位于嶧縣故城正西約七華里處,坐落在漢王山與楚王山的狹谷地帶,為江北地區(qū)少見的天然林帶。在青檀寺周圍現(xiàn)存樹齡超過1500年的古樹數(shù)十株,寺因青檀樹而得名,現(xiàn)為5A級國家風景名勝旅游目的地。
2025年7月4日寫于嶧城
作者簡介:
王慎春:男,漢族,中共黨員,原始學歷高中,自修山東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夲科,曾任民辦教師,后提任鎮(zhèn)黨委專職通訊報道員八年,后參加工作在煤炭部基建工程三處,調回原籍任電視臺記者,曾有詩歌,報告之學,通訊,電視專題等作品獲得國家、省、部級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