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 ? ? 八十年前,白山黑水間,有這樣一位英雄:他以林海為營,以雪原為戰(zhàn),讓“趙尚志”三個字成為侵略者的夢魘;他歷經誤解與磨難,卻始終懷揣“不當亡國奴”的赤誠,如一頭堅韌的雄獅,在絕境中守護著民族的尊嚴。?
? ? ? ?本文以飽含深情的筆觸,追尋趙尚志烈士的戰(zhàn)斗足跡,從密林伏擊的智勇到梧桐河畔的壯烈,從黑土地的記憶到精神的傳承,字里行間涌動著對英雄的敬仰,更揭示出一個民族在苦難中挺立的密碼——那是永不彎折的脊梁,是生死相托的信念。 當硝煙散盡,稻浪翻滾,英雄的名字從未褪色。
? ? ?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之際,重讀這段歷史,既是對“北國雄獅”的緬懷,更是對每一個中國人的提醒:銘記,是為了更好地前行;傳承,是對英雄最好的告慰。(320字)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
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凇?/b>
【散文】
北國雄獅? 魂系黑土
——懷念趙尚志烈士
作者:強軍/陜西寶雞?
? ? ? ?八十年前的東北,雪落無聲,卻掩不住林海雪原里的槍聲與吶喊。當“趙尚志”這個名字穿透硝煙,成為侵略者眼中揮之不去的夢魘時,白山黑水間,早已立起一尊無形的豐碑——那是一頭用血肉與信念鑄就的“北國雄獅”,用生命守護著腳下每一寸黑土的尊嚴。東北的風,總帶著一種凜冽的堅硬。穿過八十年的歲月,那風里依然裹著槍聲的余響,裹著一個名字——趙尚志。?
? ? ? ?黑土地記得他的足跡。當關東軍的鐵蹄踏碎白山黑水的寧靜,這個瘦削卻目光如炬的男人,把隊伍拉進了林海雪原。沒有充足的彈藥,就用密林作掩護;沒有溫暖的營房,就以篝火抵嚴寒。他像一頭機敏而勇猛的雄獅,帶著抗聯(lián)戰(zhàn)士們在冰天雪地里迂回、突襲,讓侵略者聞風喪膽。那些被他重創(chuàng)的日軍,大概永遠不懂,是什么支撐著這支衣衫襤褸的隊伍,能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嚴寒里,迸發(fā)出如此驚人的戰(zhàn)斗力?是骨頭里的血性吧!
? ? ? ?在東北抗日聯(lián)軍最艱難的年月,他被誤解過,被撤職過,可只要一聽到日軍的動向,那雙眼睛里的火焰就會重新燃起。他說:“我們中國人不能當亡國奴?!边@句話樸素得像黑土地里長出的土豆,卻帶著千鈞的重量。于是,他一次次重組隊伍,一次次挺向戰(zhàn)場,讓“趙尚志”這三個字,成了刻在敵人心頭的畏懼。
? ? ? ?1942年的那個冬日,一定比往常更冷。在鶴崗的梧桐河岸邊,他帶著少數(shù)隊員執(zhí)行任務時遭遇伏擊。槍聲密集如冰雹,他身中數(shù)彈,卻依然掙扎著舉起槍還擊,直到最后一滴血流進腳下的黑土。那片他誓死守護的土地,最終成了他的歸宿。?
? ? ? ?如今,梧桐河的水靜靜流淌,林海雪原早已換了人間。偶爾有風吹過松林,沙沙的聲響里,仿佛還能聽見他的吶喊。人們說他是“北國雄獅”,可這頭雄獅從未真正離開。他的魂,早化作了長白山的巍峨,化作了黑龍江的奔騰,化作了黑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力量。?
? ? ? ?每次看影視劇踏足東北,總會下意識地望向遠方的山林。知道那里長眠著這樣一位英雄,心里便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敬意。他和無數(shù)像他一樣的人,用生命在黑暗里劈開的光,終究照亮了我們今天的路。
? ? ? ?趙尚志,這三個字,該被永遠刻在民族的記憶里。像黑土地上永不凋零的紀念碑,提醒著我們: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曾為我們把風雪擋在了身前。?
? ? ? ?如今,梧桐河畔的風仍在吹,吹過稻浪翻滾的田野,吹過孩子們奔跑的街巷。八十年光陰流轉,趙尚志的名字從未被風雪磨蝕,反而在歲月里愈發(fā)清晰。這頭“北國雄獅”雖長眠于黑土之下,卻早已化作一種精神的圖騰:是絕境中不折的脊梁,是危難時不退的擔當,是一個民族永遠不會熄滅的、對自由與尊嚴的向往。他的魂,永遠系著這片他深愛的土地,也永遠活在每一個記得他的人心中。(1030字)
? ?共1592字 2025年7月8日于寶雞
【趙尚志簡介】?
? ? ? ?趙尚志(1908-1942)是東北抗日聯(lián)軍主要創(chuàng)建人和領導人之一,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擔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軍長、北滿抗日聯(lián)軍總司令等職,1942年壯烈犧牲后被追認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珠河縣更名為尚志市(今哈爾濱尚志市),哈爾濱設有尚志大街,2008年其顱骨安葬于家鄉(xiāng)陵園。(15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