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我和楊姣娥因文相識,以文相交已達三十年之久。她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可用兩個字概括,這就是“倔強”。她的倔強,貫穿人生的每個階段,體現(xiàn)在具體行動上。
民間有種說法,在盛產辣椒的三湘大地——湖南省出生并成長的人,大多性格倔強。楊姣娥就是原汁原味的湖南人,地地道道的倔強者,和她熟絡的人有時干脆稱她為“湘妹子”??伤木髲姴⒉粌H僅是地理因素和食用習慣釀成,她內心深處還有種不屈服命運,不甘居平庸的執(zhí)念。
2017年,我讀過她的一篇散文《人不求人一般高》,其中的兩個情節(jié)至今難忘:一個是她年僅14歲時,父親胃出血,生命垂危。母親早出晚歸地在醫(yī)院陪護父親,照料弟妹等一應家務和農活,她都承擔了起來。恰在那時,她的右腿髖關節(jié)脫臼了。為了不分散母親的精力,她咬牙堅持,未能及時治療。她在文中這樣寫道:“我一直相信是我的腿疾挽回了父親生命,讓他在死亡線上掙扎回來后又陪著我們生活了22年……”
武鋼集團工會副主席、黨校副校長
這次倔強,她的右腿留下了病根。另一個情節(jié)是她17歲時,剛從湖南鄉(xiāng)下來到位于鐵山的武鋼一井巷公司參加工作,她鼓足勇氣,第一次到單位醫(yī)院骨科看右腿疾病,醫(yī)生卻譏諷道:“你真會打算盤,在老家傷了腿,現(xiàn)在想靠公費治療?!睏铈鹨宦?,緊抿嘴唇,沒吭一聲,毅然走出診室,走出醫(yī)院,從此再沒有為了腿傷,進過這家醫(yī)院。此次倔強,她永遠成了殘疾人。
作者在中國寶武武漢總部“鐵心共逐夢 書香滿青山”讀書分享會上發(fā)言
“禍兮福所倚?!鄙硖幍讓樱衷庥鲐\,楊姣娥意識到,惟有積攢知識,開闊眼界才能實現(xiàn)人生逆襲,綻放生命絢麗。她癡迷上了閱讀,以至于到了倔強程度。據(jù)她在《閱讀背后的故事》中記載:她是井下捲揚司機,無論上班下班,井上井下,她隨身背的包包里都裝著一本書。
有段時間,她在大冶鐵礦鐵門坎井建工程的現(xiàn)場看守材料。一個夏季的夜晚,高懸的探照燈下,密密麻麻的昆蟲轉著圈飛舞,嗡嗡之聲令人心躁。她照例搬一把椅子,坐在燈下,不顧蚊蟲叮咬,全神貫注地讀起了書,一直到天亮。當她掩卷起身時,雙眼竟然在一晚上強光刺激下,干澀疼痛,迷離恍惚——短暫性失明了。幸好及時服用了一段時間魚肝油,才逐漸恢復。還有一次,她乘坐綠皮火車回老家,五個多小時的路程,身邊人來人往,擁擠不堪,嘈雜聲充斥于耳,她卻心無旁騖,沉浸于書中。要不是旁人無意提醒,她瞬間驚醒,急急忙忙,跌跌撞撞地沖過堵塞的人流下了車,還不知道會坐過幾站。
中國寶武武漢總部文學會長
“有志非才不就,有才非學不成?!痹诳嗫嚅喿x之中,楊姣娥的心智產生了嬗變,腦海源源不斷涌出的感悟和見識,促使她有了要釋放抒發(fā)的欲望,她著手寫作了。難免有人流露出不屑:一個只上過7年學的鄉(xiāng)下妹子能進城工作已是萬幸,還想舞文弄墨,簡直是癩蛤蟆穿西服——假裝斯文!面對冷言冷語,楊姣娥的倔強勁頭強勢迸發(fā),先是以寫新聞報道練筆,繼而創(chuàng)作詩歌、小說和散文。30多年的勤奮,她在150余種報刊雜志上發(fā)表作品200多萬字,出版了《一路花香》《時光碎片》《一個母親的親情手記》《開出自己的芬芳》共4本文集。
1999年底,楊姣娥所在的單位大幅裁員,可她不僅不在其列,領導還決定調她到宣傳部工作。這對于一個普通工人來說,可是改變身份,令人艷羨的大好機會??!但是,自信使她又一次倔強:何不到更廣闊的舞臺去檢驗自身能耐,開辟人生新境界呢?主意一定,工友的不解沒能阻擋她,收入的銳減沒能嚇倒她,領導的安排也沒有留住她。她倔強地遞交了下崗申請,成為一名再就業(yè)人員。
愿景誘人,現(xiàn)實虐人。成千上萬的人急需再就業(yè),在小小的鐵山要想找份工作,談何容易!楊姣娥在求職路上奔波尋覓,好在擅長寫作的真本事使她聞名一方,她游刃有余地干過企業(yè)文書、兼職記者、保險公司經(jīng)營部助理、志書編撰等工作。
或許是欣賞她的倔強和能干,2007年,有關部門聘請她到鐵山區(qū)殘聯(lián)辦公室,負責日常事務。這項工作涉及殘疾人的方方面面,除衣食住行外,還包括他們的就業(yè)、就醫(yī)、辦證、培訓等等瑣碎事情,是個“事事得求人”“永遠擺不上重要位置”的崗位。有人勸她莫自討苦吃,自尋重壓,可她由親歷的酸甜苦辣,想到眾多同類弱勢的兄弟姐妹,倔強勁頭再次爆棚,毫不猶豫地走馬上任了。
履職伊始,她不顧體制內一些人的冷眼,從一件件急事、難事、具體事著手,漸漸打開局面。幾年下來,近百名殘疾人家庭免費安裝了坐便器、淋浴椅和扶手,20多名腿殘者免費安裝了假肢,300多名殘疾人免費得到了輪椅、拐杖和助聽器,400多名貧困精神病患者享受了免費藥物治療……這些數(shù)據(jù)寫起來簡單,但稍加揣摩,便可知道其中包含了多少艱辛,解決了多少人的燃眉之急!靠著倔強意志,拼搏的楊姣娥堪稱功德無量,贏得了人們擘指豎贊!
她在殘聯(lián)干了十年,并寫下幾十萬字的《殘疾人工作手記》,讀者從中可了解她為殘疾人排憂解難,雪中送炭的經(jīng)歷和感悟。我妄自猜想,這部作品也是倔強使然,不然,有多少人會在繁忙勞累之余,還執(zhí)著筆耕呢?
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得靠倔強支撐。為了給殘疾人發(fā)聲,并提供心理咨詢服務,2014年,楊姣娥申辦了公眾號,其名稱極富詩意“幸福是一滴盈在眼眶里的淚珠”。之后,又注冊了“楊姣娥心理咨詢工作室”,并在微信上創(chuàng)辦“楊姣娥工作室”。那時候,營運公眾號是個既稀罕,又專業(yè)的事情,不似現(xiàn)在比比皆是。外行沒有使她退縮,想干就得堅決干成。她在網(wǎng)上反復查詢,三番五次地找正在大學就讀的晚輩討教,終于駕輕就熟,漸入佳境。她的公眾號開始不間斷推出作品時,若大的黃石僅有她和另一公眾號在正常運行,成了一道頗受歡迎的風景線。
2017年,楊姣娥“升級”了,喜獲“奶奶”稱號,她不得不離開殘聯(lián)。四年后,又一個叫她“奶奶”的幼小生命也降生了。撫育兩個孫子,勞累程度可想而知。但是,在倔強者面前,再勞累也阻擋不了拼進的步伐。她仍然在寫作,仍然在營運公眾號。如今,她仍然在堅持寫《帶孫筆記》已有百多萬字;她獨自一人操持的“楊姣娥工作室”天天推出閃亮冒泡,且越辦越精致,吸引力和覆蓋面也越來越大,推出的作品不計其數(shù),受到眾多作者青睞,形成了“創(chuàng)建百姓平臺,分享生活滋味”的風格。僅以我自己為例,近8年時間,“楊姣娥工作室”推出拙作241篇,給我以極大鼓舞,令我的賦閑生活充實有益,還有趣。
人的一生,只要倔強的方向正確,一定會精彩不凡。楊姣娥在倔強中成長、成才、成功了,立言、立功、立德了!她獲得的榮譽證書幾乎等身,經(jīng)歷的高光時刻可謂無數(shù)。“全國首屆書香家庭”、“全國第八屆五好文明家庭”、“湖北省文明家庭標兵”、“湖北省自強模范”、“武鋼自強模范”、“鋼城文化名人”、“創(chuàng)先爭優(yōu)十大典型”……我以為,在這些眾多難得的榮譽稱號中,無不閃爍著“倔強”的光芒!
從她幾十年頑強跋涉中,我們可以自然而然地感到,如此倔強,值得敬佩!如此成果,殊為不易!如此人生,堪稱榜樣!倔強的湘妹子,希望你鍥而不舍地倔強,再度倔強出人生成就!
二0二五年五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