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yuǎn)的記憶
文/武秦生

歷史的長河奔流不息,閃光的浪花逐漸遙遠(yuǎn),醒目耀世的光芒,給人們留下永遠(yuǎn)的思念。但是,隨著歲月漸去,它也可能永遠(yuǎn)淹沒在渺渺大海中,離我們近而遙遠(yuǎn),遺忘于紅塵云煙。高崖村與火神凹的不解之緣,就是這樣一朵小小的浪花,卻能千年傳承,百脈相連。拓掘歷史之寶藏,匯集民間之遺風(fēng),今拾擷眾口之涎,傳承后人一記矣。
據(jù)歷史之遺,依地理之理,高崖村踞伊河南岸,下有東,西,北三灘之濕地,上有東,西,南三方之坡地,與趙寨,都湖鎮(zhèn)(丁府店),棗園,左村,辛村,閻樓,彭店寨為鄰,耕種土地寬廣,甚至他村之近院。在諸村相隔數(shù)里,渺無人煙之處,有一凹地轄屬高崖村,此地自古低洼,逢雨積水,百草叢生,雜木成林,乃藏龍臥虎之地。如遇大水,湖溢橫流,向西北方距此三里遠(yuǎn)的高崖南門流去,常年沖刷出一條溝壑,形如長龍,在高崖南寨門外曾有龍嘴,龍舌之稱的地名。走緱氏,盼府店,一十五里參駕店,翻過山,到郭店,二十五里登封縣,這是一條從洛陽到登封的古道,這條牲口馱貨,簡車推拉和人扛人背的古道上,有許多故事。高崖村東南有都湖鎮(zhèn),原是晉商會館和生意店面,東有東閣,西有西閣,從毛路溝經(jīng)高崖南街出村到磚橋溝,可到彭店寨,旱路直到洛陽。某年戰(zhàn)亂,民不聊生,晉商夜逃,吩咐下人將金銀珍寶運送高崖西閣埋于地下,主人問主婦,埋好了沒有?答已埋好,埋進(jìn)多少?答七牛槽八瓦罐,但是晉商一去無歸,至今七牛槽八瓦罐金銀財寶埋在何處,成了千古之謎。
自遠(yuǎn)古有燧人氏鉆木取火之發(fā)明后,世界各地的人們對火的神力非常崇拜。在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波斯國(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北部)兩位王子因戰(zhàn)亂東逃避難到達(dá)洛陽,唐高宗將修善坊,立德坊劃為波斯王族居住區(qū)。
兩年后,大王子卑路斯在洛陽去世,埋葬在迎春門大街東端,現(xiàn)今的偃師市高龍鎮(zhèn)高崖村南。二王子阿羅撼在洛陽鑄造天樞有功,女皇給他極高官爵和榮譽,后來他和他的兒子俱羅都埋葬在洛陽波斯王陵區(qū),就是現(xiàn)今的高崖村南。
波斯人信奉襖(xian)教,亦稱拜火教,圖騰為熊熊燃燒的火球,他們在凹地上建一處堂宇,祭奠先人和崇拜火神,于是后人就將此處無名凹地稱之謂火神凹。從火神凹到高崖一帶,那時是松柏參天,牡丹千畝,荊棘叢生,渺無人煙,然而卻是波斯人的宗教文化區(qū)和王陵區(qū)。此后,時值印度佛教弘法中原,襖(xian)教與佛教溶為一體,火神凹廟堂日漸香火鼎盛。但是由于朝代更迭,災(zāi)荒戰(zhàn)亂,廟堂香火也時盛時衰。
但據(jù)《清稗類鈔》記載,明末清初,在高崖東南火神凹東北有一牡丹院,主人王德顯,其妻呂氏多年不育,忽一夜夢有一美貌女子投懷,即有孕在身,美貌女子乃牡丹仙子是也,這是牡丹仙子第三次投世濟(jì)福,后來呂氏生下一女,淑名富英??墒?,豆蔻年華卻遭惡人所掠,富英不屈,壯烈殉節(jié)。此舉名揚社會,順其主流。為紀(jì)念烈女美德和弘揚中華傳統(tǒng),懲惡揚善,清康熙甲戊年(1694年),趙寨,半個寨,都湖鎮(zhèn)(丁府店),棗園,辛村,閻樓六合村與高崖村商議擴建火神廟,因火神凹地處高崖村,就有高崖出地六合村出資共同擴建。
火神廟占地二畝半,座北向南,格局規(guī)正,雕梁畫棟,金瓦紅墻,古柏蔽日,森嚴(yán)幽靜,大殿前有東西廂房,東有鐘樓,鐘體高丈余,接高崖興福寺鐘聲,而興福寺之鐘則接白馬寺之鐘聲。廟后有三層后樓,頂樓上有一面碩大的更鼓,晨鐘暮鼓,始而復(fù)常。廟內(nèi)正殿供奉烈女王富英與其老母,尊稱富英為娘娘。清末與民國時期,火神凹寺廟的香火名震四方,大殿內(nèi)中央供奉火神娘娘,左邊為十二老母,右邊為送子娘娘(牡丹仙子),送子娘娘用檀香木雕琢,高三尺有余,鳳眼杏口,面容慈善,端莊秀麗,栩栩如生?;鹕癜紡R院主持齊延禪師傅,小和尚黃敬修協(xié)助日常事宜,誦經(jīng)朗朗,梵音裊裊。由于火神娘娘與送子娘娘屢屢顯靈,火神凹寺廟名揚四方。

正月十九日是火神凹廟會,十里八鄉(xiāng)和遠(yuǎn)距百里的社團(tuán)都到此行社。這一天,真是人山人海,接踵擦肩,擠扛不動。各村行社團(tuán)體依序進(jìn)廟拜祭。六合村作東,高崖村轄屬洛陽縣,尊為貴客,禮讓高崖第一祭拜,依序六合村,其他各路香客隨后。
高崖村有五路社,先前同跪在娘娘面下抽簽,排行社先后順序。北后街社居首,南大街社就二,西大街社接三,東街社接四,斜街社尾五。每社扎龍兩條以上,龍頭胡須顏色各異,后街社龍須顏色為白色,以示老者,南大街社龍須蒼白,西大街社龍須黑色,東街社龍須紅色,而斜街社龍頭不掛胡須。在行社的人山人海里,只要看到高昂的龍頭,就知道自己的社在哪里,高崖有一年曾有十三條巨龍出社,氣勢異常壯觀。南后閼出社是一副鸞駕,金頂垂纓黃羅傘,金瓜月斧朝天鐙,只有天王娘娘才能乘坐的駕攆,壯嚴(yán)且威武,豪華而氣派。在大鼓前排,還有南大街社的清音,東寨社的海神,那音韻高雅,節(jié)奏分明,琴蕭笛吶,磬鼓鈸釵,悅耳動聽的皇家宮庭音樂,在大鼓停息時悠然響起。此時,那種極度的氣氛反差,那種神仙般的藝術(shù)享受,大概是終年勞苦的人們最快樂愜意的時刻吧。為了去火神凹廟行社祭祀,臘月十五一過,就開始緊鑼密鼓地準(zhǔn)備了,從洛寧買回來竹竿,劈成蔑條扎龍頭龍身龍尾,從金村買來牛油蘸臘燭,去洛陽東大街購置銅器。畫繪龍衣是一件細(xì)致耐心的技術(shù)活兒,要在長長的白布上,畫上龍鱗和祥云,各種顏色搭配正好,才能現(xiàn)顯龍的靈氣和威武。各街除了扎龍,還有準(zhǔn)備許多民間喜聞樂見的?;铮洗蠼执罴芰似鹎?,西大街搭的框秋,東街搭的八卦秋。還有因地制宜的狗攆兔秋和猴上樹秋。為了行社萬無一失,全村各社預(yù)先匯聚表演,而后三溝兩寨五道街全村游走,各街相繼擺賀桌若干,以示慰勞其他街社鄉(xiāng)黨親友,各類水果糕點和茶水,盡情享用。因為高崖村是第一祭祀者,高崖村各社頭半夜起床,沿街鳴鑼,召集村民,舉旗抬鼓。雄雞與銅鑼齊鳴,日月與人神共舞。東方欲曉,鐵砲聲震耳欲聾,哨子棍嘩聲作響,左青龍右白虎,旌幡旗幟招展,長行鼓點,此起彼伏,各街社火,相隨其后,威風(fēng)凜凜浩浩蕩蕩的行社隊伍,從高崖直排到火神凹,社頭到了廟前,社尾還沒有出高崖寨門。民間社伙表演節(jié)日五花八門,撐旱船,踩高蹺,拉犟驢,扭秧歌,二鬼扳跌,壓老仕官,大頭玩偶,各種雜耍,讓人接目不暇,捧腹開懷。大鼓聲聲有韻,節(jié)奏鏹鏘有力,時而緩慢低沉,如和平安祥春光牧野,時而熱烈奔放,如萬馬奔騰沖鋒陷陣。人處其境,時而賞心悅目,時而熱血沸騰。大人小孩,老翁婦嫗,人頭竄動,留戀往返。各類攤點,部列路旁,應(yīng)接不暇,生意興隆,賣水煎包子的,賣雜饹(羊肉湯)的,吹糖人的,賣琉璃圪蹦的,賣登茶糕(豌豆糕)的,賣糖糊蘆的。叫賣聲,吆喝聲,招呼聲,人聲鼎沸。在寺廟山門外有一廣場,最南邊是坐南朝北的一個戲樓,更有戲班精彩演出,生,旦,凈,末,丑各個登臺,唱念坐打,各顯其能,觀眾不斷爆發(fā)陣陣喝彩。戲樓前空地東邊,有寺廟眾香客準(zhǔn)備的免費茶水庵,熱情地為行社者或香客舍水。寺內(nèi)香煙裊裊,鞭炮聲聲,紙箔燃燒,人心禪佛。先上供品,鳴炮燒紙,跪拜火神,虔誠祈福。排鼓列隊,長龍入殿,龍首三叩,盤柱兀立,繞殿而行,繞廟而出。此時,參加行社的人們完全忘記了疲勞,忘記了饑餓,忘記了冬日的寒冷,待到行社完畢,方感饑腸碌碌,腰腿乏力,被汗水浸濕的棉衣冰涼冰冷的。掏出自帶的紅薯面菜包,玉米面菜包,偶爾也有白面花卷或中間點紅點的白圓蒸饃。再給在家的老人和孩子,買點吃食或?;飪??;氐酱謇?,每條街社都會做些茶飯,將祭品分給行社者,俗稱破老墳社。行社這一天就這樣緊張又歡快地過去了,人們又一次感受到這種精神文化的渲染與薰陶。

由于火神凹行社人口大集合,大流動,又衍生出說媒論嫁,攀親聯(lián)姻,物資交流,崇善尚孝,精神文化,民間藝術(shù)等交流互惠。人們每年都期盼春天,期盼正月十九行社。春天來了,新的一年來了,人們盼望神明能帶來好收成和好運氣,期盼國泰民安,心想事成 。就這樣歲月年復(fù)一年,人們走了一代,又新生一代,都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著,快樂著,鄰村的人有的認(rèn)識,有的不認(rèn)識,但都似曾謀面而交,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切感。善哉善哉,水與火交融著,人與神互通著,村與村善鄰著,人與人聯(lián)誼著。這種和睦鄉(xiāng)里,人讓人禮,互助友善,共同生樂的淳樸民風(fēng)世代傳承著。阿彌陀佛!還有比這再珍貴的東西嗎?朋友,你仔細(xì)想想再說出答案吧。善哉!
己亥仲夏雜說拙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