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身以嚴,為政以德
作者/三木秉鳳
權為誰所系?利為誰而謀?只要心口致一,行言致一,其實這個問題若用心回答并不難。人生的價值有兩種實現(xiàn)方式,此乃物質(zhì)文明與精神文明之兩種方向,亦即有形價值與無形價值之別,而修身往往與職業(yè)道德即官德、公德相聯(lián)。說起道德,我想到《論語》之“思無邪”,思而無邪是儒家提出的一種高尚美好的思想境界,無邪之思其實與宗教信仰之戒律有異曲同工之妙。“邪”是什么?是超越人類正常需要之外的各種欲望,“惡”又包括什么?為了實現(xiàn)此類私卻而作出的各種僭越行為。

人類的所有思思與行為,若從廣義上講,不過兩種表現(xiàn)形式,即小我與大我、小私與大公,處處以自我為中心,為自己著想就是“小我之私”,反之就是“天下大公”,而儒家思想中的“天下大公”就是“老吾老難及人之老,幼吾幼難及人之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所欲”而推己及人的泛愛思想的抽象與升化,這與基督教的博愛之理,與佛教的大慈大悲,與道教的道法自然等,體現(xiàn)驚人的義理一致即天下眾生的平等與互愛。

踧踧冥冥,時思時行,江河滾滾,善惡難清。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孤獨地走在天命為人類早已設計的荷衢大道上,人降生在哪里?我們無權選擇,誰將成為我們的子孫后裔,同樣也無權選擇。然而孤單行影之中如何自律運行卻掌握在我們每個人手中,這就是命由天定,運由己行。

《中庸》曰:“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洞髮W》云:“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故君子必慎獨也”。天命孤獨而來,孤獨而去,有緣則攜,緣盡則分。人生就是修行,是寡修還是共修,全憑緣分。是故古圣先賢教育人們處處要謹言慎行,謹之又謹,慎之又慎,通過修心養(yǎng)性,思想升華,將自己從凡夫俗子修煉為謙謙君子,從而憑著本身的高度自覺,按照一定的道德規(guī)范行動,不違良心信念、做人原則,處處閃耀著善的光芒。

“思無邪,行無惡”,這是進行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標準,也是評定道德水準的關鍵性環(huán)節(jié),還是對自我約束的一個極限挑戰(zhàn)??鬃幼屓恕八紵o邪”,這也是古代“君子”修行的真實寫照!
然而什么是修行?修行就是修正糾正自己的行為。然而有的人在大眾前表現(xiàn)為品格高尚道德模范之人,而私下卻放縱自己無法無天,用雙重標準來書寫人生?!八紵o邪”就是獨處時無邪念孳生,這要求個人品德和自制能力高度完善,不管公開還是獨處都未出現(xiàn)絲毫的變化差異。

然而中國傳統(tǒng)的講求“仁義禮智信”的古典價值觀正在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今日流行的“唯利是圖”,西方的“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價值觀念已然成為無數(shù)東方人的座佑鉻!”仁義型“價值觀的消失以及”利益型“價值觀的粉墨登場,導致東方國民的集體性貪污腐化、流水線般造假銷假、一條龍式黃賭毒事項等前浪后浪層出不窮,逐漸演繹為人類世間之常態(tài)。因為價值觀的扭曲,人類正走向失去理智后的群體性瘋狂?!笆陿淠?,百年樹人”宗旨被短視教育打破,各類速成班、短訓班、創(chuàng)業(yè)發(fā)財班等快餐式教育雨后春筍應運而現(xiàn)。在這種逐利大環(huán)境的熏陶下,權力、美色、名聲、地位等都會主動為經(jīng)濟撘臺,為利益唱戲,很多人失去自我,失去理智,失去做個良民的基礎條件。

當今如果真正關心一個民族未來,必須從改變大環(huán)境下的錯誤價值觀開始,而正確的價值觀依舊是“思無邪”,也是“遏惡揚善”!清末曾國藩總結(jié)自己一生的處世經(jīng)驗寫了著名日課四條,即:慎獨、主敬、求仁、習勞。從思無邪到行無惡,其實我們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又必須要走下去,這是修身以德之政求。

三木秉鳳先生,本名周鳳森,1968年生,山東濰坊營里人,專業(yè)法律,道學、哲學、文學、世界古典哲學及戰(zhàn)略學愛好者。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傳承經(jīng)典文化、延續(xù)中華文脈,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yǎng),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盡自己的一份責任,于2017年 2月以微信文化群的形式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傳媒】這支文化隊伍,團隊以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初衷,與中央同頻,與民族共振,從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復興,從文化復興走向文化繁榮,從文化繁榮走向文化普世!承擔起我們文人的責任!
自建隊以來,不斷地吸引全國各地有識之士加入團隊,現(xiàn)已有三十多位主編老師,文章發(fā)布于騰訊微博,新浪微博,都市頭條等多個媒體。歡迎全國各界有識之士自愿參與其中,讓我們這支文化隊伍不斷地發(fā)展壯大!
三木秉鳳先生微信號:www1836307207。